蒙牛乳业近期业绩下滑,引发了资本市场对其含金量的质疑,并导致一批机构投资者选择减持股票。
三菱UFJ金融集团在2024年减持两次,总计套现超过2.6亿港元;富达国际、黑石集团和BBH等机构也纷纷减持蒙牛股票,持股比例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。面对机构的撤离,蒙牛采取了股份回购和控制费用的措施,但其大力度的营销投入却与公司“缩衣紧食”的策略形成反差。
蒙牛在2025年春节期间开展了大规模的营销活动,例如冠名多个大型晚会、与电影《哪吒2》合作推出联名产品等。这些营销活动旨在提振产品销量,但其效果还有待观察。
从市场数据来看,2024年12月乳品市场全渠道销售同比下滑,春节期间动销也较为平淡。生产端方面,我国牛奶和乳制品产量均出现下降,供需失衡的风险依然存在。
蒙牛的困境并非个例,它反映了整个乳业面临的逆周期压力。未来,蒙牛能否扭转颓势,关键在于其能否有效调整营销策略,控制成本,并提升产品竞争力,同时积极应对行业整体下行压力。 此外,需要关注的是,蒙牛的减产策略是否能有效应对市场需求下降的局面,以及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。 这需要蒙牛在加强内部管理,优化产品结构,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,积极探索新的市场机遇。
从区块链技术的角度来看,未来乳制品行业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产品溯源,提高产品透明度和安全性,增强消费者信任,从而提升品牌竞争力。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用于优化供应链管理,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。 这将有助于乳制品企业应对市场变化,提升盈利能力。 但是,区块链技术应用也面临着技术成熟度、成本、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挑战。